我长期从事可视计算领域相关方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虽然项目不多、成果寥寥,但是我非常敬畏我的职业,也非常热爱我的研究。 因此,也期望能招募三观一致、志同道合的同学加入我们团队,一起做喜欢的工作。 但是,上贼船易,下贼船难。 如果您有兴趣到我们课题组攻读学位,请您耐心阅读以下内容、深思熟虑之后再跟我联系。

一、师生关系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一些媒体谈论的热点。 指导研究生是一件奥秘无穷的事。 它不但涉及科研,更涉及与人相处、课题组运营。 特别是在目前,情况和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1、课题组发展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并非是学生付了学费、上完课就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研究生除了修完规定学分的课程,还需要做科研、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以及撰写学位论文。 而做科研、发论文是需要经费投入的(例如设备费、房租、助研费、劳务费、版面费、会议费等等)。 但是,研究生不会自带经费到课题组,学校也不会按照研究生人数给我划拨培养经费。 于是,我需要去申请“纵向”和“横向”经费来维持课题组的运转。 事实上,本人不爱 (不擅) 社交,很多时候都是守株待兔,全靠师长、领导、同事、朋友以及已毕业学生的“照顾”。 不但申请课题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申请到之后,需要一定的成果来结题。 于是,研究生就成了课题组做课题的人。

课题组运行模式可以用“输入、转化、输出”来形容。 课题组输入资金、设备、新的研究生。 研究生利用资金和设备做科研,产生科研发现。 最终,课题组输出论文、专利、软件等科研成果和毕业生。 换言之,课题组类似于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 它是由一定的人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目的,遵循一定的运行模式和规范。 如果脱离了这个基本认知来谈论课题组管理,来运营课题组,那么课题组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保证。

2、研究生发展

对于研究生而言,在读研期间其实面临着两件大事:一是完成学业,二是职业发展。 理想情况下,学生自己的“运行” (完成学业并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 要和课题组的运行相匹配,即学生做导师的课题取得科研发现,获得科研成果,拿到了奖学金,写好了学位论文,找到了心仪工作。 这样,既满足了个人的需求,也满足了课题组的需求。

3、潜在矛盾

但问题是,课题组的运行和研究生的自我发展在不同阶段都是很难精准对接的。 这就像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一样,会构成矛盾。

对于研究生而言,诉求可能是多样的 (包括但不限于):

  • 有人喜欢基础研究、有人喜欢工程开发;

  • 有人想继续深造、有人想用最低代价拿到学位找工作;

  • 有人追求自由、有人希望老师多 push;

对于课题组而言,需要师生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地完成“纵向”和“横向”课题,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只有持续产生高质量科研产出,才有可能更好地申请到“纵向”和“横向”课题,保证课题组的可持续发展。

4、相处原则

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对于研究生而言,明确自己的目标、兴趣和个人喜好,寻找能满足自己诉求的课题组和导师。 对于课题组而言,招收三观一致、志同道合的学生。

二、研究领域

可视计算课题组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虚拟/增强现实、模式识别等方向的交叉研究和开发工作。如果您对上述研究方向不熟悉,建议您务必通过网络或课题组主页 (https:zhiyongsu.github.io/resources.html) 进行必要的了解。

三、招生对象

在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招生,招生的具体二级学科包括:“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控制工程”等。每年招生人数在 4-5名左右。

四、招生要求

  • 兴趣。对我们的研究领域感兴趣。研究工作充满挫折,如果没有高度的兴趣,您会很痛苦,而且我会比您更痛苦!所以,我们不要互相伤害。

  • 态度。勤奋踏实、有责任心、积极主动。答应的事情、份内的事情要负责任地做好。我不希望天天push您,我自己累得半死还影响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随着问题深入,需要您有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牵引着导师为您指导方向、一起探索。

  • 悟性。这个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体现在逻辑思维与写作能力上。如果您的研究问题我每次例会都要帮忙梳理一遍,您写论文我每篇都要帮您重新写,同样的问题和错误要提醒很多遍,这样我真的很容易被累死。

  • 挑战。敢于挑战未知问题,不畏艰难、不惧失败。研究通常充满挑战,困难和挫折更是家常便饭,屡试屡败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会跟大家一起朝着目标努力!

  • 出身。我们不迷信本科出身和考研成绩。不少双非学校以及考研成绩中等的同学做得非常好!985/211学生摸鱼、躺平的也不少。做事情的态度和毅力,比本科高校是哪里重要得多得多。

  • 底线。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所有发表论文,除有特殊项目保密约定,都要将学术成果开源。在读期间发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如图片误用、捏造实验数据等),不管是有意还是不良习惯导致的无意结果,都将失去毕业的可能。

五、管理形式

  • 作息制度:工作日早上建议9点前到教研室,工作时间建议不低于 8 小时。个人自律为主!

  • 学习管理: 每周定期大组务虚会、不定期按需个人/小组讨论会。

  • 外出实习:支持在完成学位论文主要工作的前提下申请去大公司或者科研院所实习。能力范围内,我也会帮你推荐合适的单位。

六、报考建议

找导师和找对象有相通之处,最起码要互相看对眼、三观一致。 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为了不耽误您的个人发展,如果存在以下情况,我们课题组可能不适合您:

  • 对课题组研究方向没有兴趣;

  • 害怕、担心被“压榨”;

  • 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 不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课题,只想混学位;

七、温馨提示

导师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大家后续的人生发展,建议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 (例如朋友、同学、师长、课题组成员等) 去全方位了解导师的为人、治学理念、管理风格。 不要轻信个别人(特别是我自己)的一面之词。 毕竟,各人的价值观、读研的诉求可能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 因此,明确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适合自己的导师最重要!

(以上说明多条借鉴于其他老师的招生说明和随笔,例如复旦大学马臻老师,中科大刘利刚老师,南开大学程明明老师,厦门大学纪荣嵘老师等,不具备版权声明 )